从未想过有一天,我理想中的退休生活,在这家康养社区一一实现。
住在小桥流水、充满诗意的田园里,向往着陶渊明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惬意,湖里畅游的锦鲤,园区内恬静怡人生活情调,让我的朋友直呼:这里就是“世外桃源”。
我曾经不止一次邀请朋友们到家做客,上午一起练太极瑜伽,下午读书、弹琴,还可以叫上姐妹们,一起做按摩头疗足浴。
以上场景,就发生在“九达天衢 神京门户”的德州,一所大隐于市的康养社区——德达·养老示范城。
这里住着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们,他们有不同的爱好、不同的身份,有夫妻一起生活,也有独居老人,但他们都有共同的一点:不愿与子女同住,但愿各自安好。
我国多个部门做出预测,中国将在2035年左右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,越来越多的人面临着养老需求,提前规划养老并不是杞人忧天,由德州市成立运营最早的市属国有企业“德达集团”积极响应“健康中国2030”国家战略,在这样的大环境下,德达·养老示范城这一鼎力之作逐渐崭露头角。
德达·养老示范城建筑占地约100亩,建筑面积约10万㎡,配有居家型康养公寓412套,总投资约7.2亿,公司实力雄厚,园区以“3+2+X”特色服务体系而被众人所知。在这里,居者们无拘无束,看电影、唱歌,学习书法、钢琴,一起参加社团组织的手工活动、拓展游戏,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满了乐趣。
偶尔遇到心情不好,会相约着出去旅游,彼此有支持,又享有绝对的自由。她们彼此从小相识相知,孩子大了之后厌倦了居家生活,源于一个美丽的意外,两人被邀请到园区进行试入住体验。
住进来后,园区的服务,完善的配套,精彩的生活令她们赞不绝口。于是彼此约定,一起住进来,构筑自己的退休生活。
施爷爷夫妇是南方人,但是孩子在北京工作,他们不想给孩子增添负担,前几年一直是候鸟式的旅居生活,在孩子的介绍下入住园区,这一住就没有离开过。
施爷爷说选择这里,首先看重了这所城市的魅力,交通发达,出入方便,而且每次旅游都有管家专人接送,方便得很,原来去哪里玩还需要孩子工作之余订票,现在直接把要求告知管家,取票、住宿、接送都由管家负责,别提多方便了。
而施奶奶觉得这里管家服务好,配套齐全,相比于施爷爷的玩心重,施奶奶更加看重生活的享受和学习的乐趣,施奶奶现在是老年大学、园区内部兴趣社团活动的忠实粉丝,艺术剪纸、书法绘画、泥人雕塑现在做起来都得心应手,园区内有多个艺术品都是施奶奶赠送给管家的。
现在,连施爷爷夫妇的孩子也选择了入住园区。
有一项调查显示:
从2015到2035年,我国的老年人口将从2.12亿增加到4.18亿,占比近30%,因此越来越多新潮的养老方式也随之涌现。
但是对于长者来说,住康养社区的担心是比较多的,最常见的就是故土难离、聊天交友以及日常生活,通过观察,很多老人不愿意离开“老家”,奔赴子女的“新家”,一方面是担心双方的生活需求,另一方面则是担心交不到新朋友,放不下旧朋友。
园区的李阿姨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和自来熟,但在入住园区前也是郁郁寡欢。李阿姨和子女一起住,可子女总是有自己的生活,熬夜、应酬、回家晚、吃饭不及时等,生活中拌嘴是常有的事。慢慢地李阿姨意识到,时代不同了,既然退休了,就应该有新的活法和玩法。经过深思熟虑后,李阿姨决定找到自己的精神原乡。
冯唐曾说,养老最好的方式,是在下半辈子重新过一生。
年轻时为生计奔波,为儿女操劳,退休后,终于有机会把自己还给自己。
编辑:本站
审核:本站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感知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感知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感知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3、因使用感知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感知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感知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