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2日,家住在德城区、时年85岁的患者赵某,因为咳嗽久久不愈来到德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(德州市肛肠医院)就诊,赵先生表示:“10月20号,因为不慎受凉后便开始不停咳嗽,一开始只是干咳,自己吃了点止咳的药物,但是吃了5天也不见好,就开始咳痰了,还是黄色的浓痰,咳也咳不出来,每天早上嘴里还特别苦。”普内科主治医师张志燕接诊后,诊断该患者为咳嗽、痰热郁肺症,治疗主要方向为清热化痰,肃肺止咳,张志燕根据患者病情因病施治,方用清金化痰汤辨症增减。
服药5付之后,患者到院复诊,自述咳嗽咯痰症状基本消失,张志燕观其舌苔,发现舌象淡红苔薄黄,切脉得知脉象滑略数,根据患者的描述,结合患者实际症状得知此方正对患者病情,因此张志燕嘱咐患者继续使用此方调理,经三诊发现患者不适症状全部消失。
张志燕认为,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。治疗咳嗽时应先辨明寒热虚实,再分型施治。
中医药对咳嗽的治疗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,优势:首先是因时、因地、因人制宜,体现出个体化的治疗理念;其次是通过六经、八纲、脏腑的辨证,多系统、多位点地发挥疗效;第三是遵循“急则治其标,缓则治其本”的原则,治病求本,标本兼顾,减少反复。用于治疗咳嗽的中药和中成药品类繁多,下面介绍几种临床常见的咳嗽证型,治疗的代表方剂以及适用的中成药。
1.外感咳嗽
(1)风寒袭肺证
症状:咳嗽声重,咽痒,痰白稀薄。伴鼻塞,流清涕,头痛,肢体酸楚,恶寒发热,无汗。舌苔薄白,脉浮或浮紧。治法:疏风散寒,宣肺止咳。主方: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。
(2)风热犯肺证
症状:咳嗽频剧,气粗或咳声嘶哑,喉燥咽痛,咯痰不爽,痰黏稠或黄。伴鼻流黄涕,口渴,头痛肢楚,或微恶风,身热汗出。舌苔薄黄,脉浮数或浮滑。治法:疏风清热,宣肺止咳。主方:桑菊饮加减。
(3)燥邪伤肺证
症状:干咳,连声作呛,喉痒,唇鼻干燥,咽干而痛,痰少难咯,口干,或兼微寒,身热。舌红而干,苔或薄黄,脉浮数或小数。治法:疏风清肺,润燥止咳。主方:桑杏汤加减。
(4)风盛挛急证
症状:咳嗽,干咳无痰或少痰,咽干咽痒,痒即咳嗽,或呛咳阵作,气急,遇外界寒热变化、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,多见夜卧晨起咳剧,呈反复性发作,舌苔薄白,脉弦。本证多见于西医的感染后咳嗽、咳嗽变异性哮喘等。治法:疏风宣肺,解痉止咳。主方:苏黄止咳汤加减。
2.内伤咳嗽
(1)痰湿蕴肺证
症状:反复咳嗽,咳声重浊,痰多色白黏腻,晨间咳痰尤甚,因痰而咳,痰出咳缓,胸闷,脘痞腹胀,呕恶食少,大便时溏。舌苔白腻,脉濡滑。治法:燥湿化痰,理气止咳。主方: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。
(2)痰热郁肺证
症状:咳嗽气息粗促,痰多质黏厚或稠黄,咯吐不利,面赤,或身热,口干欲饮。舌质红,苔黄腻,脉滑数。治法:清热化痰,肃肺止咳。主方:清金化痰汤加减。
(3)肝火犯肺证
症状:气逆阵咳,咳时面红目赤,咽干口苦,常感痰滞咽喉,难以咯出,量少质黏,咳引胸痛,症状随情绪波动增减。舌质红,苔薄黄少津,脉弦数。治法:清肺泻肝,化痰止咳。主方: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。
(4)肺阴亏耗证
症状:干咳,咳声短促,痰少黏白,或痰中夹血,口干咽燥,或声音逐渐嘶哑,午后潮热,颧红,盗汗,日渐消瘦,神疲。舌质红,少苔,脉细数。治法:养阴清热,润肺止咳。主方:沙参麦冬汤加减。
医生简介
张志燕
德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(德州市肛肠医院)普内科主治医师,2014年研究生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,2011年本科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专业,曾系统学习中医专业理论,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,先后多次到省市级三甲医院进修学习,在内科心、脑血管疾病的诊治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。在中西药结合治疗内科疾病方面成绩显著,临床经验丰富,以良好的口碑受到患者一致好评。
擅长运用中医经典理论治疗各种内科常见病,对于心血管内科、消化内科常见病、多发病及急、危、重症等疾病方面的诊断和治疗自成特色。
编辑:本站
审核:本站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感知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感知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感知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3、因使用感知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感知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感知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