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田园到厂房,从绿色革命到节能双碳,伴随着现代中国产业革命的步伐,以及科技创新的勃兴,新阶层的诗人以强烈的社会担当之心,赋予诗歌以新的精神特质和时代风范,涌现出来一个有责任、有担当的诗人群体,作为快递从业者的王二冬,就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写作者以当下中国城市工业发展为题材和切入点,将自己的感受与亲目亲历,赋予到文字的鲜活与美感。新工业背景下,社会与经济架构重新洗牌,大机器、黑科技、互联网、人工智能、精密仪器的气息逐渐厚重,而人情与人的交互逐渐淡薄起来,诗人王二冬的《快递中国》,则把基层劳动者的美感与动感,展现在自己的笔下:他想快递花朵,也想快递春天;他想快递自我,也想快递青春;他想快递风景,也想快递幸福……
鱼水欢:现代人谁也离不开快递
快递业与现代人类的关系实在是太密切了。没有谁能离得开快递,就像鱼儿对水的依赖一样。这一时代背景下,挖掘人的力量,人性之美,特别是底层人的汗珠与生活感显得尤为重要。王二冬和他的快递诗歌与快递印象,就是其中最用力者。
《快递中国》赋予了快递诗歌全新的含义、内涵。在他的诗歌更有一种普世而又细微的价值情怀,却又不失宏远深刻。诗歌本身更加落脚于普罗大众的快递人群,也是飞速发展的中国这一时代背景下生活而又适应的快递人:
“快递抵达的地方,正是我的中国
比如三沙,蓝色的大海是最好的
比如漠河,极光是大自然制造的
我的亲人在更远的地方等待
他们等待的地方就是我的祖国”
在上面的这首《快递宣言》中,将每一件快递赋予了国家的温度与土壤的厚重。和诗人的身躯一样,均立足于脚下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或者江河。从东到西,自南向北。岛屿、江河、半岛、北国……
在这运输的其中,自然风光必然要与之碰撞。但,最为惊险而致命的碰撞,是汽车运输过程中的难以估量,是穿越沙漠、戈壁与暴雪的战斗,这是另一种革命,或者说是责任与不忘初心的使命担当,来自国家与人民的期盼与需要,和家人的担忧与劝说改变工作的碰撞,形成了鲜活的对比,可是最终快递人还是选择了责任和担当。王二冬的诗歌还更渲染了人间烟火,把快递从业者活化成了一个个有情感、有喘息的个体。没有故作深奥的词汇堆砌,没有胡乱的分行;有的是生机勃勃、勇于奉献、人人平等的主题思想。
五里邮:打通快递最后一个关口
“五里一邮、十里一亭、三十里一驿”,从汉代开始,驿传制度趋于成熟,但一直到近代邮政制度繁兴之前的邮递驿传,都是为了公文和公务服务的,甚少牵扯到寻常百姓家的纸短情长。王二冬的《快递中国》,以快递为切入点,将快递人群、百姓、大地、祖国联系了起来。不仅自然流畅,而且形象生动。特别是把自然的风光和旖旎景色比喻为快递,让人觉得很贴切。他的诗歌来自最朴实的社会观察与充分而又真实的行业实践。在诗歌《北京梦》里,取材于快递员宋学文,并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身居首都北京,却又汗珠与夜晚运输快递的工作与艰苦奋斗的行业实践故事。
同样的情感还可以从他的《乡村使者》中看到端倪:
“爱唱歌的快递员,习惯把柳枝捻成长笛
小小的包裹填补了城乡的裂痕
她把瓜果交给快递员,父母尝到女儿的甜蜜
她把围巾交给快递员,丈夫在异乡不再寒冷
她偶尔也把无名的悲伤交给快递员
他有时觉得自己也是收件人,自己
也被这个村庄被村庄里的人和万物爱着”不论是大件、小件,亦或是急件,每一份快递上都写满了两个字——仔细。为了这些重要而又紧急的快递,从天空尚未彻亮开始,到清晨有朝露的时候送达百姓手中结束,可也不要忘却以宋学文为代表的快递员也是普罗大众的其中一员,也是家庭成员的其中一员,也是父母夫妻儿女的其中一员,这些身份的烙印下,去观望王二冬的《快递中国》,去观望他笔下以宋学文为代表的快递员,愈发地增添敬意与厚重。
面对这一大的当代中国,王二冬并没有直面刻画,而是以小见大,从看似细微的快递行业及快递员入手,刻画一个生动的新工业中国,真可谓是“致广大而尽精微”。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每一个人都是参与者。很显然,王二冬的诗歌就生动的贯彻、落实与彰显了这一点。正如王二冬自己说的,甚至每一首诗歌的主人公也都是平凡的,生活平凡、岗位平凡、人生平凡,可也但恰恰正是他们的平凡,使整个中国变得不平凡。
羽书檄:到达快服务的最终极限
羽檄万里传,老将拜旌旗。故纸堆里的快递,让人总是觉得冷兵器的一凉。而现代的快递,绝大多数则照应着国计和民生。奋斗亦是新工业时代的时代精神,诗歌作为文学重要组成部分,是精神的集中概括和体现之一。正如王二冬的诗歌《北京梦》中说的:
“其实,你的梦也是北京的梦
你们始终交织在一起
奋斗是我们共同的底色,大道无边
每一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描绘生活的五彩斑斓
而今天,你与时代,互相成全”
只有奋斗者才能扛起时代的重任,只有奋斗者才能不惧步履的艰难毅然前行,只有奋斗者才能给予这个时代以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。王二冬的诗歌,让我们看到他们的奋斗舞台与独一无二的精神价值,更让我们可以直面的为他们赞赏。
王二冬和他的《快递中国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衡量奋斗价值及其标准的考量。以他笔下快递员的精神为杆,“打铁还需自身硬”,给其他行业,甚至于后来的青年一辈,需像他们一样,秉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就是支持从“量变”到达“质变”的催化剂。唯有艰苦奋斗,务真求实,脚踏实地地奉献自己的力量,才能最终带领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冲破层层瓶颈,实现真正的发展。
这样,才是体现了由“高”到“低”,由“低”也到“高”。总之,王二冬和他的《快递中国》,不仅仅是对整个快递行业及人群的礼赞,还是快递员用汗水与戮力谱写的一曲时代风歌。在当代中国,在整个新工业时代背景下,以快递印象为切入点,提供了一个标准,提供了一种估量,甚至说提供了一种普世价值、新工业时代下依然存在人文情怀或者说可能。读罢这些快递印象,可谓是天朗气清,惠风和畅;也可谓是温暖心扉、直抵人心。
王二冬的《冰山新来客》说,“当快递员抵达物流的极点/他们成为高原上奔跑的雪莲”走吧,让我们一起上路,带着滚烫的星光,递送出每一份有温度的快件。
【康建军,文艺学博士后,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中心兼职研究员,硕士研究生导师。原文发表在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》,2022年11月3日,第4版】
编辑:本站
审核:本站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感知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感知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感知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3、因使用感知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感知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感知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