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网络暴力已成为一个公共健康问题。
43岁的李香香(化名)是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躯体疾病科主任王泽鉴的一名患者,也是“网络暴力”的受害者。前段时间,有人经常给她发微信或者在微信群里称她作风不好,行为不检点,还指责她偷东西。她不知该如何解释,总是为此而烦恼,以至于后来走在马路上都觉得行人对她指指点点,夜里经常失眠,半夜容易惊醒。家人得知这一情况后,立即带她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就诊。“患者所遭受的网络暴力已经严重影响其工作生活了,导致焦虑与抑郁并存,需要药物加心理疏导的方式治疗。”王泽鉴说。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,李香香的症状明显减轻。
遭遇网络暴力,王泽鉴建议:最好的方法是不予理睬。但这并非示弱,相反当受到威胁时,可以通过保存短信、电子邮件、照片、微信聊天记录等信息或以其他形式记录网络暴力事件中的重要信息,将其作为相关证据保存好,并立即报警处理。
当感到愤怒、难受的时候,应及时排解情绪,可通过运动、音乐、游戏等方式放松。如果无法自行调节,也可向专业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。
如果是孩子遭受网络暴力,家长应及时向学校的老师、校长或行政人员报告网络暴力的情况。在遭受极端的暴力或威胁的情况下,应尽快向警方报告暴力行为。最后,通过谈心的方式,让孩子知道发生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他们的错,让他们不要有过多的心理压力和负担。
编辑:本站
审核:本站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感知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感知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感知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3、因使用感知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感知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感知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