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4日,朝阳初升,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“鱼翔梦渚”实践团的青年志愿者们已整装待发。他们如跃动的音符,分赴泉庄镇多个社区,用知识与热情谱写了一曲服务乡村的动人乐章,为炎炎夏日注入蓬勃的青春活力。
晨光启智:协作筑梦,书声言志
在石旺峪村的小广场上,晨风带着青草香。第一组的志愿者们化身“梦想工程师”,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“纸杯桥梁”挑战赛。彩色的纸杯在孩子们手中传递、堆叠,小心翼翼地寻找着平衡点。“左边!左边再放一个!”“慢点慢点,别倒!”稚嫩的指挥声与专注的眼神交织。当一座看似脆弱却最终稳稳跨越“峡谷”的纸杯桥诞生时,小广场瞬间沸腾,孩子们跳跃击掌,脸上洋溢着合作成功的自豪。这不仅是趣味游戏,更是结构思维与团队协作的生动课堂。
与此同时,泉庄镇社区活动室内,书声琅琅,气势如虹。第二组的志愿者正引领孩子们齐声诵读《少年中国说》。“故今日之责任,不在他人,而全在我少年!”铿锵有力的童音穿透门窗,回荡在宁静的街巷。孩子们挺起小小的胸膛,目光炯炯,仿佛透过文字触摸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。志愿者不仅带领背诵,更深入浅出地讲解其中深意,将爱国的种子悄然植入幼小的心田。
午后深耕:红韵传承,异语欢歌
午后阳光炽热,实践团的热情更胜骄阳。第一分队的成员与村民们围坐成圈,展开了一场特别的“红色故事会”。志愿者们深情讲述《沂蒙颂》背后那段波澜壮阔的沂蒙革命史,将“党群同心,军民情深,水乳交融,生死与共”的沂蒙精神,融入泉庄本地的英雄人物和支前故事中。当熟悉的《沂蒙山小调》旋律轻轻响起,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眼中泛起泪光,轻声跟唱;小伙子们则神情肃穆,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红色底蕴有了更深切的感悟。历史与现实在这一刻紧密相连,红色的根脉在乡音乡情中绵延。
而在泉庄村的活动室,却俨然成了欢乐的“国际村”。第二分队的志愿者如同活力四射的“语言魔法师”。他们挥舞着画有夸张表情的“脸谱卡”,孩子们争相指着自己的“eyes(眼睛)”“ears(耳朵)”,笑声不断。当志愿者大喊“Find something RED!”,孩子们的小身影立刻像小火箭一样散开,兴奋地寻找着身边的红色物品。“Blue sky! Yellow flower!”稚嫩的英语发音此起彼伏。“Head, Shoulders, Knees and Toes”的歌声配上夸张的动作模仿,更是让孩子们在蹦蹦跳跳中牢牢记住身体部位的单词。英语不再是课本上的符号,而是变成了看得见、摸得着、能唱能跳的快乐体验。
青春印记:点亮心灯,播种希望
从石旺峪纸杯桥上的协作欢呼,到泉庄镇《少年中国说》的铮铮誓言;从张家村古树下流淌的红色记忆,到泉庄村活动室里跃动的英语音符——鱼翔梦渚实践团青年们的身影,深深烙印在泉庄镇这个夏日的画卷中。
“这些大学生真有办法,娃们玩得开心,学得也带劲!”一位石旺峪的家长由衷赞叹。实践团带来的不仅是新颖的知识和游戏,更是用青春的视角关注乡村,用真诚的互动传递温度。每一次耐心地蹲下讲解,每一次热烈的击掌鼓励,都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点亮一盏盏好奇与探索的灯,为宁静的乡村注入了向上的蓬勃朝气。
这群年轻的身影,本身已成为泉庄最亮丽的风景。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当代青年将学识播撒乡土、以热忱回馈社会的责任与担当。青春的力量,正以最纯粹、最热烈的姿态,在广袤的乡野沃土间拔节生长,为乡村的未来描绘出无限生机与可能。
(供稿单位: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“鱼翔梦渚”实践团 曾荣飞、王展笑)
编辑:李新茹
审核:钟德旺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感知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感知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感知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3、因使用感知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感知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感知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