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常走访和服务中,社工发现许多外来务工家庭亲子互动形式较为单一,缺乏深度情感交流和共同成长的机会。同时,外来务工家庭社会互动非常有限,需要搭建朋辈群体支持网络,促进其相互认识、相互交流,满足其人际交往和社会融入的需求。
因此,济南市市中区舜玉路街道社工站策划开展“非遗传承,亲子拾光”外来务工家庭亲子成长小组,为辖区10组外来务工家庭搭建起亲子互动与文化融入的温暖桥梁,通过亲子游戏、非遗手工、知识学习等,加强亲子之间的沟通互动,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,同时促进不同家庭之间的交流,搭建朋辈群体支持网络。
7月15日,舜玉路街道社工站“非遗传承,亲子拾光”外来务工家庭亲子成长小组正式启动,小组第一节以“绘脸谱,品国粹”为主题,帮助组员学习京剧脸谱知识、体验亲子互动的同时,促进不同家庭之间相互认识。
一、破冰互动,打破隔阂
活动伊始,社工以通俗语言介绍小组目的和内容,并通过“认识你我他”破冰环节促进组员相互认识,亲子家庭通过趣味自我介绍迅速拉近距离,有效消除陌生感,初步形成熟悉氛围,为后续互动奠定基础。
二、契约共制,建立归属感
随后,社工带领组员一起制定小组契约,孩子们积极提议“互相帮助”“认真听讲”,父母们强调“手机静音”“耐心陪伴”。契约的共创过程快速建立起小组安全感与归属感,有效激发组员参与热情。
三、脸谱解码,文化赋能
社工以趣味讲解、图片展示、互动问答相结合的方式,传达脸谱样式和色彩符号学(红表忠勇、黑显刚直),将非遗知识转化为亲子对话素材,帮助组员学习京剧脸谱知识,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。
四、亲子共绘,搭建联结
手绘脸谱环节中,家长与孩子共同设计专属脸谱,搭配脸谱色彩。组员小宇(化名)和母亲为“包公”底色争论后又协作上色,母亲分享道:“好久没和孩子这样专注地做一件事了。”艺术创作成为亲子非言语沟通的媒介,协作中自然增进理解与默契。
本次小组活动精准锚定外来务工家庭的“社区融入”与“亲子增能”双重需求,以非遗文化为媒介,为流动家庭提供在地文化认同载体,助力其在新环境获得归属感;同时,亲子互动有效激活亲子对话,搭建情感交流平台;打破家庭孤立状态,强化朋辈群体和社会支持网络。后续,舜玉路街道社工站将持续开展亲子成长小组,以剪纸、皮影等非遗体验为桥梁,通过文化赋能为外来家庭注入社会参与能量。
(供稿单位:济南市市中区舜玉路街道社工站)
编辑:李新茹
审核:钟德旺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感知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感知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感知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3、因使用感知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感知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感知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