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刘师傅,你看看这信,字字句句都是俺的心里话。”85岁的荣奶奶颤巍巍地从包裹里掏出两张信纸,眼角笑出的皱纹里盛满感动。这封2页纸的感谢信,记录着一段发生在德城区新华街道小刘庄的暖心故事。
那天清晨,荣奶奶攥着领取高龄补贴的通知犯了愁。通知上写着,需要附一份当日德州日报,证明日期。可她刚搬来小刘庄没多久,周围人都不太熟悉,抱着试试看的心态,她来到物业办公室。
“大娘,我们这确实没有报纸,不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兴许有!”物业刘师傅边说边拨通了小刘庄书记孟庆牛的电话。电话那头,孟书记的声音清亮干脆:“有报纸,让老人家来拿就行!”可当得知荣奶奶已是85岁高龄,腿脚不便,孟书记立刻改口:“您让老人家在原地等着,我马上送过去!”
十分钟后,孟庆牛匆匆赶到,手里攥着两份崭新的《德州日报》,稳稳递到荣奶奶手中。“大娘,以后有事找我,我电话您存好!”他边说边掏出笔,在报纸边角写下自己的手机号。荣奶奶攥着报纸,眼眶泛红:“这点小事还让你跑一趟,真是过意不去……”
没想到,第二天,孟庆牛竟收到一封手写感谢信——荣奶奶戴着老花镜,一笔一划写满两页纸:“‘有事找我’这四个字,让我这老婆子心里热乎乎的……”
“小事”里的为民初心
一份报纸,一趟跑腿,一句承诺,折射出基层干部“把群众事当自家事”的朴素情怀。在新华街道,像孟庆牛这样的干部并非个例:帮独居老人修水管、替务工家庭接送孩子、为行动不便的居民代买药品……“有事找我”不仅是承诺,更成了党群连心的一张温情名片。或许,基层治理的温度,正藏在这些“微不足道”的瞬间里——干部多跑一步,群众少忧一分,鱼水之情便在这“一送一接”间悄然生长。
(供稿:德城区新华街道 李楠)
编辑:李新茹
审核:朱宏伟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感知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感知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感知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3、因使用感知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感知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感知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