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营市市场监管局深化涉企执法监督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

2024-12-25 来源:感知山东网 人气:

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。今年以来,东营市市场监管局紧紧围绕持续优化法治营商环境,深入推进市场监管领域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,以深化涉企执法监督为突破口,积极构建“事前积极预防、事中包容审慎、事后整改提升”的全过程全方位执法监督模式,不断提升市场监管执法效能,切实保护企业合法权益,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。

一是编制服务清单,将指导服务转化事前预防

结合市场监管部门职责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,进一步调整和编制了权力责任清单、政务服务事项清单、轻微免罚清单、涉企合规指导清单等四张清单,明确权责事项,确定服务标准,优化服务流程,确定风险点和指导措施,明确指导责任和方式方法。通过“送法进企业”、证前指导、风险会商等方式,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和指导服务,分行业、分领域、分层次开展针对性地对企业进行指导服务,指导企业快速准确判断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违法违规风险,提出防范措施,积极引导企业合规经营,做好风险防范。今年以来,先后开展新修订公司法宣传、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政策宣讲等活动,召开专利代理公司、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指导约谈会议8次,发放外资企业登记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等证前指导书30余份,受到企业广泛好评,审批专组多次收到企业赠送锦旗,被评为红旗窗口和服务标兵。

二是转变执法理念,将精准普法融入事中监管

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,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、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。全面推行“执法+普法+服务”三位一体执法模式,将普法与服务融入行政执法全过程,综合运用说服教育、劝导示范、指导约谈、警示告诫等柔性执法方式。推行说理式执法文书,向当事人进行精准普法和“以案释法”,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。全面落实“首次不罚”“轻微不罚”“无主观过错不罚”等要求,严格落实行政处罚裁量规则和基准制度,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事实、性质、情节、社会危害程度以及当事人主观过错等因素,合法合理作出行政处罚决定。2024年以来,全市系统共办理轻罚免罚案件1891件,编制食品、价格、知识产权、产品质量、特种设备、医疗器械等行政处罚指导案例7件,发布减轻处罚、轻微不罚、规范自由裁量等指导案例20件。

三是实现全方位监督,将整改提升贯穿事后监督

制定《关于健全执法监督工作机制的意见》,建立了“两查两审双备案”的执法监督机制,明确监督的主体、内容、方式和程序。健全“1+7+N”法制队伍,组建了由市局、县区局、乡镇监管所法制人员组成的专兼职法制员队伍,形成纵向覆盖市、县、乡镇和横向覆盖执法机构的执法监督网络。运用信息化手段,通过“政企行”平台和执法办案系统,对执法行为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、全过程监督。加强行政执法事后监督回访,通过政企行平台监督和通报入企检查情况,对被检查单位、被处罚主体定期开展进行回访座谈,规范和纠正涉企执法检查存在的问题,征求企业对市场监管执法的意见和建议。严格落实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制度和“两书同达”机制,主动开展信用修复提醒服务,指导失信主体完成信用修复,帮助市场主体自我纠错、重塑信用,避免再次发生违法行为,做到“修复+提升”。今年以来,已共为43家被处罚企业完成信用修复。



编辑:李新茹

审核:钟德旺

1、凡本网专稿均属于感知山东网所有,转载请注明来源及感知山东网的作者姓名。

2、本网注明“来源:×××(非感知山东网)”的信息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若作品内容涉及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尽快处理。

3、因使用感知山东网而导致任何意外、疏忽、合约毁坏、诽谤、版权或知识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等,感知山东网概不负责,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。

4、一切网民在进入感知山东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视为已经仔细阅读过《网站声明》并完全同意。